據統計,光是2016年,全球就新增了1.2億台IP Cam,而且每一台IP Camera皆能傳輸HD影像。由此進展看來,在不久的未來IP Camera所蒐集的大量影像資料帶來的網路頻寬、儲存空間、運算成本問題,都將是整體產業需要共同思考解決方案的挑戰。
善用邊緣運算 資料分析添效率
資策會智慧網通系統研究所主任劉文山指出,若是2016年新增的1.2億台IP Camera同時傳輸影像,所需要的頻寬大約是現在的四倍;所產生的影像資料約需要3,000個YouTube平台才能儲存;如此龐大的資料量,該如何妥善運用也是重要議題。這時候,邊緣運算(Edge Computing)技術的運用就格外重要。
過往的電腦運算演進歷程,是先由大型電腦(Mainframe Computer)集中式的資料處理開始,接著由於個人電腦的普及,逐漸演變為分散式的主從式架構(Client-Server Model),多數的數據是在個人電腦上處理,接著再把處理後的資料儲存至伺服器。而到了智慧型手機普及的時代,由於手機的儲存空間不足,因此又發展出集中式的雲端技術;然而在未來,為追求運算速度,邊緣運算技術將會讓大多數資料先在設備上處理。
自動駕駛的發展最能夠凸顯邊緣運算的重要性。未來自駕車將會搭載許多感測器,若必須將所有資料都送上雲端運算,再將判斷結果送回車子,將無法達到自駕車所需的反應速度。在未來,各廠商將會在晶片上設置越來越高效且低功耗的分析能力,如同在2016年被ARM收購的Apical所推出的Spirit晶片,便能夠將影像資訊在設備上分析出數據資料之後,再將處理過的資訊傳輸出去。
IP Cam結合影像辨識 治安維護更完善
工研院近日發表了「CityEyes雲端視訊分析平台技術」,透過智慧影像分析及雲端運算能力,整合車牌辨識、雲端車輛軌跡追蹤及影像濃縮分析、雲端監視器妥善率等功能,智慧化彙整多方分析數據,以提升科技辦案效率。目前已成功建置於新北市警局,提供監視器妥善維護及車牌辨識與軌跡追蹤,並已協助警方偵破多起重大案件(圖1)。
工研院資通所博士陳澤世分享,CityEyes平台由2011年開發至今,合作對象主要是台灣各縣市警局。以新北市為例,目前已整合超過三萬支監視器,在都市治安維護方面已有成熟的運用。該平台目前已開放技轉授權,期待各專業領域共同擴大應用範圍。另外,CityEyes採用全雲端架構,可以依照不同的產業需求,開發各式各樣的功能引擎並安裝在PaaS平台上,滿足客製化需求。
目前許多使用大量監視器的場域,儘管監視器有連線監控,卻都只能做到檢測監視器是否正常運作,無法判斷所蒐集到的影像資訊是否清晰可用。CityEyes平台除了能夠隨時回報每一支監視器的運作狀況之外,還能夠透過雲端平台整合資訊,加速資料分析的效率。舉例而言,目前CityEyes在與新北市警局的合作之中,CityEyes能夠協助警方做到車牌辨識,並且整合全新北市已連線的監視器,做到可疑車輛的軌跡追蹤。
陳澤世進一步指出,目前運作中的NVR、DVR監視器皆未整合,監視器的品質也會因為各場域的設置狀況而有所不同。CityEyes便是致力於做到系統整合並將影像資料轉換成標準的格式,讓後續可以套用各種影音辨識功能做分析。CityEyes所使用的PaaS架構,能快速整合NVR、DVR攝影機,同時也能快速整合分類引擎。直接由雲端調配現有的資源與功能,也是CityEyes能夠提供的服務。
接下來,CityEyes將會結合DNN深度學習技術,透過現有的大量影像資料庫,建立能夠指認車輛外型的人工智慧模型。其他各式不同的服務、功能,也將會逐漸開發並更新至CityEyes平台。
資安標準草案發布 守護IP Cam資安
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、行動裝置的廣泛應用等趨勢,雖然人們生活更為便利,但若是聯網設備沒有充分做好資安防護,往往也會讓人們暴露於資安風險之中。為確保聯網設備的品質與建立產業共同規範,近日在經濟部工業局的支持下,資策會資安所與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(TAICS)協力,舉辦了影像監控系統網路攝影機資安標準公開說明會,發布針對影像監控系統、網路攝影機的資安標準草案(圖2)。
資策會資安所高傳凱指出,大多數的物聯網裝置都會有網路管理介面,而這就是駭客入侵常用的管道之一;另外,行動載具的應用程式在與物聯網裝置的連結若是沒有妥善管理,也將成為資安一大漏洞。在萬物聯網的時代,任何產業都必須要重視資訊安全的維護。
企業待加強資安投資
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(MIC)所長詹文男分析,台灣企業對於資安的投資呈現兩極化的現象。根據MIC所提供的數據指出,台灣有近一成企業主在資安的投資比例超過25%水準,非常重視資訊安全;然而也有13.7%企業是完全沒有投資資訊安全的預算。因此,台灣在資訊安全的推廣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進步。
此草案著重網路攝影機的四大安全面向,包括:系統安全、通訊安全、身分認證與授權、隱私保護。同時參酌國際物聯網資安規範,如ISO 27001、UL 2900系列標準、GSMA IoT Security Guideline,、OWASP Top IoT Vulnerabilities、以及日本政府的物聯網安全指導方針等標準。未來將於國內進行標準實證試煉,再推動與國際標準接軌。高傳凱進一步說明,由於台灣的聯網設備商的外銷比例較大,因此,本次提出的資安規範也是以國際規範為準,未來將以使國際廣泛承認為目標。